據悉,巖棉行業歷經從盛夏到寒冬的考驗,從今年上半年開始,巖棉企業增幅迅速,大企業的利潤同比平均下降30%~50%,小企業更是舉步艱難,朝不保夕。眾多企業經營者表示,這還不是zui困難的時候,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將是巖棉行業的zui寒時期,巖棉行業將經歷大洗牌過程。
但是,眾多行業人士冷靜分析,巖棉行業經歷大洗牌過程,對行業發展卻未必是壞事,有利于促進行業完善標準和規范,調整產業結構,提升技術指標,優化市場競爭體系,同時,進一步加強社會認知度。只不過,這段艱難的大洗牌過程,可能時間漫長,陣痛難耐,巖棉行業的企業要有抵御風浪,并行業的應對能力和社會責任。
2011年3月4日,*部*在上海膠州路公寓“11·15”和沈陽皇朝萬鑫大廈“2·3”大火之后,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明確民用建筑外保溫材料消防監督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通稱公消(2011)“65號文”。
通知明確要求,建筑外墻保溫材料必須使用防火級別達到*的不燃材料。通知一出,立即使原先并不被熟知的巖棉材料成為全社會焦點,巖棉行業進入了一個極為紅火的階段,全國各地的大小巖棉廠迅速上位。據*統計,僅一年時間里,年產2萬噸及以上產能在2012年全年約170萬噸,至2013年前4個月產能竟然已達188萬噸。
2012年12月3日,*部*又下達《關于民用建筑外保溫材料消防監督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稱“350號文”,決定取消執行“65號文”。
一石激起千層浪,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里,巖棉行業可謂從盛夏直逼寒冬。今年上半年,整個巖棉行業經歷了極為難熬的日子,這期間新建生產線的巖棉企業,甚至還來不及投產,就幾近破產。而眾多企業的經營者,亦對下半年和明年的巖棉市場不看好,認為未來一段時間的市場形勢將更加吃緊。
在國家政策導向的大背景下,巖棉行業突遇寒潮的根本原因究竟在哪里?眾多有實力的企業經營者和行業專家以相對客觀的態度面對和反思,并樂觀評估,寒潮過后,巖棉行業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政策引導下更需行業自律
巖棉行業遭遇寒冬,已不是*次。*波寒潮出現在上世紀80年代,巖棉作為新鮮事物剛剛進入中國建材領域的時候,那一次受到沖擊的絕大多數都是國有企業,如今已所剩無幾。
這一次二度寒流的侵襲,則將影響一大撥民營企業,尤其是在“65號文”之后新上線的民營企業。不過,這一次的震蕩,從目前看是的,包括企業和外資企業,都受到不小的沖擊。
有經營者將其歸結于相關國家政策的變化之快,巖棉行業的一條生產線,從建設到投產,至少需要一年多時間,而從“65號文”到“350號文”的變化,也只有一年多的時間。也就是說,很多投資千萬甚至上億元的新建生產線,尚未投產,政策已經發生了變化。
“應該客觀看待這個問題。”南京恒翔保溫材料制造有限公司陳凱說:“‘65號文’的下達,在一定程度上極大地推動了巖棉在全社會的認知度和關注度,這個行業因此而告別了默默無聞的階段,這是對行業發展有利的一面。”
這個觀點在行業內是有強烈共鳴的。*波寒潮倒閉了一批國有企業,似乎在整個建筑領域中沒有掀起太多波瀾,以一些企業家的話說,沒有“65號文”,可能沒有這么多企業上線,但是,巖棉這個當初被國家引進要用于建筑領域保溫的產品,也沒有舞臺去施展拳腳。
縱觀巖棉行業兩次寒潮的共同特點,都存在著投機性行為嚴重、市場混亂、惡性價格戰頻起,假冒偽劣充斥,新建線盲目無序等現象。
從*波寒潮經歷過來的中國絕熱節能材料專家委員會主任王文義曾這樣描述20多年前的景象:國家相關部委號召將先進保溫產品巖棉引進中國,用于建筑保溫材料,但是相關的技術、政策和社會認知度滯后,導致一大批生產劣質高污染的劣質礦棉充斥市場,打壓價格,不僅造成大批國有企業倒閉,巖棉在社會的“*印象”也打下了不良烙印。
“巖棉行業在*次高潮后走入低潮,‘65號文’帶動*二次高潮,我們一直擔心再遇低潮,這種起起伏伏的狀態,不僅是企業的損失,也是國家的損失。”王文義說。
此話很快被言中,“65號文”的出臺,原本可以讓一直不溫不火的巖棉行業大展拳腳,卻不料加速了一些巖棉工廠的新建速度,在巖棉的社會認知度尚淺,行規和標準尚未規范之時,將行業拖入產能過剩的邊緣。
“我們必須承認,這一次的低谷,也有行業自身的問題。”中國絕熱節能材料協會常務副會長胡小媛說:“巖棉行業雖小,但投資成本大,技術含量較高。投資巖棉行業,不可能是短期行為,進入需要有一定的資金實力、技術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如果準備不足,貿然進入會在突發情況下措手不及。”
行業規范中社會意識需提升
“‘350號文’的出臺,也需要客觀理解。一方面,是給予巖棉等無機材料與EPS等有機材料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另一方面,也促使了巖棉行業經歷真正大洗牌過程。這個過程會很痛苦,將有一批企業被淘汰出局。”上海新型建材巖棉有限公司總倪建華說。
zui困難的是,作為一個新興行業,要建立行業自律的一系列*規范和標準,提高準入門檻;要通過技術改進改變巖棉產品自身的不足;要通過市場良性競爭,優勝劣汰,更要帶動社會意識的提升,嚴防建筑領域因價格而選擇不當。
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在這個寒潮時期同時啟動,巖棉行業的大洗牌,是一項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
“首先是國家相關部門要對巖棉行業有一個正確的評估,巖棉究竟是不是在建筑和工業領域值得推廣的有前途的產品。如果是,就需要制定*的行業規范,從政策導向上,要對這個新興行業負責任。”王文義說,“我認為,巖棉毫無疑問是綠色建材,既節能環保、循環經濟,又防火安全,未來在綠色建筑體系中,是主流的建材產品之一。”
不可否認,目前的情況是,巖棉行業的行業規范相對混亂,因為沒有*規范條例,各地方政府自設規范條例。就像王文義所言,不同地方設置的地方規范條例,導致很多企業經過了國內檢測部門的檢測和標準認證,但拿到地方去卻不認賬,就算通過了一個地方的條例,卻通不過其他區域的限制。這樣的現狀,真正影響的是大企業的發展。
國內像南玻院等檢測部門,對巖棉產品,經過數不清的實驗和檢測,相繼出臺過3個標準。標準制定出來,實施卻出現問題,因為,檢測和認證是企業自愿行為,缺乏監管和強制力度。
據某巖棉企業經營者透露:行業內上百家巖棉企業,真正自愿檢測的不過幾十家。更有甚者,有些建筑商,去買一小部分巖棉通過檢測,但真正用于建筑上的卻是小作坊廠家的劣質巖棉。
加之,巖棉雖然已經有了產品標準,卻缺乏相應的施工標準。行業正在為自身規范做著努力,卻無法監督建筑領域對于保溫材料的使用規范。巖棉的施工技術,較有機材料難度要大,但中國城市高層建筑多且密集,較歐美國家更需要巖棉材料。建筑領域與巖棉行業如果不形成統一的認知,如果不提升施工技術和施工標準,巖棉行業依舊步履艱難。
南玻院的一位負責人說,除了政策導向和建筑行業的規范,還需要提高巖棉的社會認知度,帶動建筑商對巖棉產品的選擇。如今,一些建筑商在價格和施工難度的對比下,會偏誤理解國家政策,拒絕或用低質巖棉應付。
大洗牌過后 巖棉將現新前景
從國家大力發展綠色建筑的大背景下,巖棉的前景非但沒有那么暗淡,或許還會有更好的未來。
2012年3月,國家*發布了《巖棉行業準入條件》,對新建和改擴建巖棉項目及相關技術能源消耗提出了具體要求。王文義表示,這個“準入條件”的出臺,是保證巖棉行業健康發展的一個步驟。目前的問題在于實施和監管。
他強烈呼吁國家規范能夠盡早出臺,這也是眾多大企業經營者zui大的呼聲。
據悉,*正在委托南玻院著手制訂巖棉行業國家規范。國家玻璃纖維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陳尚表示,這份沉甸甸的行業規范正在擬定之中。
規范的出臺,將可以大力解決地方政府規范不一的現狀,與“準入條件”相互配合,加大國家對巖棉行業的監管力度。
企業自身也在做著努力,尤其是企業和有實力的建材集團旗下的巖棉企業。
形成成熟完善的銷售體系,同時嚴格選擇與之合作的系統供應商,通過檢測和zui產品標準認證的“櫻花”巖棉來市場競爭體系。
“擁有一顆巖棉心”的華能中天集團則通過專業化管理降低成本,抵御現階段的寒潮,在河北市場獨樹一幟。
大洗牌的過程,對于尚還弱小的巖棉行業而言,可能陣痛的時間會更長,歷經的磨難會更多,重整待發的任務會更復雜,但卻并不是壞事。正因為年輕,才更容易振作,更容易恢復,也有更多的時間,去彌補曾經犯下的錯誤,扭轉如今遭遇的寒潮。
所有懷揣“巖棉心”的企業家和行業人士都堅信,大洗牌過后,巖棉即將迎來的是美好的明天。